
戶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華的早點攤?cè)?0年經(jīng)久不衰。清朝時候,這條百米小巷曾因毗鄰藩臺衙門而得名。
景點信息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qū)中華路街,連通民主路和自由路
門票:免票
交通:乘公交11、14、15、18、19、25、514、515、521、529、530、539、542、554、572、573、576、607、717、804路在中華路、司門口、平湖門、或者胭脂路下車即可。
景點地圖

景點相關(guān)資料
戶部巷歷史悠久,其早點早已聞名江城,去年9月,武昌區(qū)政府將其打造成漢味早點第一巷后,更是聲名遠揚,每日客流量已由原來的三千人猛增到六千人以上,高峰時段更是突破1萬人以上。
武漢人將用早點,稱為“過早”。這最初來自了清代的一首《漢口竹子枝詞》。后在別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漢人隨意而隆重的提升“過年”般“過”的位置。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
小巷入口處,銘刻著武漢市著名曲藝表演藝術(shù)家何祚歡寫的小記:“漢味早點米當(dāng)先,戶部巷里快熱鮮”,另一頭的巷口兩座石獅矗立,上方是著名書法家陳義經(jīng)用泰山石刻風(fēng)格題寫的:“漢味早點第一巷”。
戶部巷的鋪面以家庭為單位鋪陳開來,樓上是住家,樓下是賴以生存的食店。這里的早點夠老,夠味道。有石婆婆的熱干面、徐嫂子的鮮魚糊湯粉、陳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婦的稀飯和煎餅、萬氏夫婦的米酒等30多種特色小吃,較好地保留了武漢飲食文化的特色。
戶部巷歷史
20世紀(jì)40年代,肩挑小擔(dān)沿街叫賣的謝氏面窩在戶部巷安家落戶,因其品種多、味道美,享譽三鎮(zhèn)。解放初期,餐飲業(yè)進入合作化,謝氏面窩被國營餐館“收編”,名聲漸漸沉寂。
20世紀(jì)70年代,有人在戶部巷做早點養(yǎng)家糊口,從而有了石婆婆熱干面、陳氏紅油牛肉面等眾多名小吃。
20世紀(jì)80年代至90年代,中華路臨江一帶是武漢多條公交車輛的起點站、終點站,客運輪渡碼頭集中,搭乘輪渡過江上班的市民多,戶部巷逐漸成為這些上班族“過早”的聚集地。1990年,謝氏面窩傳人重操舊業(yè),恢復(fù)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和經(jīng)營方式,重新在戶部巷安家。
這是戶部巷興盛的起點。從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漢,一有機會,隔江隔水也要來此“過早”,一條長不過150米、寬不過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顧,終年生意興隆。
2003年,武昌區(qū)政府將其打造成漢味早點第一巷,通過仿古改造,這里的建筑呈現(xiàn)現(xiàn)出一派明清風(fēng)格。并在全街設(shè)立了一幅19米長、3米高的漢味早點文化墻。
戶部巷小吃已經(jīng)成為漢味早點的代名詞,現(xiàn)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說。
戶部巷經(jīng)典美食
面窩

面窩是武漢人“過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種以米粉為原料,加上蔥花和面窩。據(jù)說為清光緒年間漢正街燒餅小販所創(chuàng)制。面窩油炸后兩面金黃、外酥內(nèi)軟、窩中脆,深受武漢人喜愛
油條
其實是我國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種傳統(tǒng)食品,但這里的油條與眾不同,其獨到特點是色澤赤金黃,30余厘米長,立起不彎,松酥泡脆,爽口噴香。
如再將油條折斷成三到四節(jié),從鍋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攤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許芝麻及白糖,再將折斷的油條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內(nèi)有油條外包糯米團,再撒點白糖,要上一碗清米酒或牛奶、豆?jié){,吃起來十分愜意,別有一番情意。
熱干面

熱干面是武漢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3-5塊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
傳統(tǒng)的武漢熱干面,撣的面軟綿爽口中透出一股嚼勁,既不沾牙也不夾生堅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醬滑爽而不纏,香氣撲鼻。面條里面沒有任何湯水,被燙過以后,就著熱勁完全膨脹開來,還把醬完全吸了進去。漲開的熱干面放在嘴里的感覺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醬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摻在醬里,特別誘人。三兩口,沒什么感覺一碗面就進到肚子里了。
豆腐腦
光吃面,會覺得有點太干,再來一碗豆腐腦(也叫豆腐花)就非常不錯了。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蝦皮、香菜、蔥花的是咸豆花,隨客人的需要決定口味。
熱干面和豆花,是早點的最佳組合
糊粉湯

糊粉湯是一種用魚骨熬成的湯加上勁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濃稠,并且加有足量的胡椒。油條和糊湯粉是早點不錯的搭配選擇。米粉的彈性,油條的清脆,糊粉湯的濃鮮,搭配起來,讓人有暢快淋漓,欲罷不能之感。
歡喜坨
是一種碩大無朋的空心麻元。優(yōu)質(zhì)的歡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卻一點也不油膩,內(nèi)層軟香的糯米包裹著甜甜的豆沙餡,讓人吃了,真的很“歡喜”。
糖糍粑
由糯米精制而成,蒸熟了調(diào)味,煎成長條型,外焦內(nèi)甜,非常可口。
豆皮

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一種主要食品。所謂豆皮,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是綠豆粉兌上面粉和鮮雞蛋,第二層是糯米,第三層是鮮肉、鮮菇、鮮筍等等的餡,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鍋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時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塊一塊。第一層是金黃油亮的,看上去敲進去不少雞蛋。糯米顆顆晶瑩發(fā)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誘人。油重而不膩,吃進去,脆、軟、鮮,感受齊全。
蛋花米酒
萬氏米酒店,小店僅10平方米,據(jù)說小店一天能賣米酒300多碗,耗掉鮮蛋10多斤,這還不包括可打包封口的豆?jié){,和微波爐內(nèi)鮮熱的牛奶。
萬氏米酒都以優(yōu)質(zhì)糯米為原料,用傳統(tǒng)的發(fā)酵劑,喝起來,醇香甜潤而不酸澀。特別是這里用來泡米酒的蛋,全是個小味正的土雞蛋,當(dāng)場叩破雞蛋,沖成蛋花米酒,黃白相同,甜潤可口,或再吃個“歡喜蛇”(芝麻糯米圓球),其感覺也另有一番奇妙的滋味。
戶部巷漢味早點大全

油炸餃子

生煎包子

酥餅麻花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11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