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現(xiàn)楚文化精粹的地方。地處東湖之濱,收藏了20多萬件歷史文物,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等珍貴文物都是其中的精品。
景點信息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東湖路88號
門票:免票
開放時間:8:30—17:00
景區(qū)電話:027-86783171 8811219 7814306
交通:旅游一號線可將湖北省博物館與東湖的游覽安排在同在一個行程中,這兩個地方只相差一兩站地。
住宿推薦
武漢探路者國際青年旅舍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山路368號
指路:湖北美術院內。
價格:多人間 40元/床
聯(lián)系:027-88844092 13807104879
推薦理由:由一幢上世紀50年代初前蘇聯(lián)設計師設計的三層紅磚樓改建而成。緊鄰著名藝術學府中國八大美院之一的湖北美術學院,毗鄰湖北美術館。
詳細介紹:http://www.casasissi.cn/inndetail-763.html
武漢揚子江國際青年旅舍
地址:武漢市漢口江漢區(qū)江漢路47號(步行街上)
價格:標間 168元/間
聯(lián)系:027-82757188
推薦理由:在江漢路步行街上,離風景宜人的武漢江灘僅幾步之遙。旅舍還有充滿濃郁濱江風情的觀景臺。
詳細介紹:http://www.casasissi.cn/inndetail-552.html
景點相關資料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館舍位于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占地6.5公頃。地6.5公頃。
館藏文物20余萬件,含一級文物812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其中以出土文物為主,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
在近20萬件藏品中,不少是舉世矚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學資 料。如新石器時代京山崛家?guī)X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zhàn)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及16節(jié)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圖像衣箱;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主要陳列
一為《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展示的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發(fā)掘的戰(zhàn)國早期曾國國君乙墓出土的精華文物。此墓葬距今2400多年,出土多種文物萬余件。其數(shù)量之大,種類之多,價值之高,保存之好,轟動海內外。陳列分祭廳、青銅器、兵器、車馬器、竹簡、漆木器、金玉器和樂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青銅鹿角立鶴、聯(lián)襟大壺、尊盤、鑒缶;迄今仍很鋒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劍形的殳;包容文字資料頗多、又系我國最早的竹簡;重達2156克的特大金盞;制作方式與風格迥異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見的珍品。尤其是樂器展品中的一套青銅編鐘,更是無價之寶。音域寬廣,音色優(yōu)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被譽為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跡。
二為《湖北古代音樂文物展覽》。展示的除曾侯乙墓樂器外,還有全省各地歷年來發(fā)掘和采集的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古老音樂文物40余件。展品中,既有距今萬余年的、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打擊樂器黃、黑陶響之類,也有別具特色的楚國彩繪石編磐、虎座鳥架鼓、律管以及唐代伎樂組合等,體現(xiàn)了中華古代燦爛音樂文化成就。
三為《清宮工藝品展覽》。展示的是50年代北京故宮博物院撥交湖北省博物館的、原儲藏于故宮寶蘊摟及其它殿的80多件奇珍工藝品。代表著我國傳統(tǒng)工藝品瓷器、玉器、漆木、雕刻技藝的一流水平。
四為《楚天風云百年》專題陳列。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圖片,通過祖國腹地湖北這一側面,展示了中華眾多仁人志士,從鴉片戰(zhàn)爭至新中國建立百余年間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該館現(xiàn)已收藏各類文物、標本9萬多件。這些藏品,絕大多數(shù)來自考古發(fā)掘和各地征集,具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

館藏文物
博物館中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踐青銅劍、吳王夫差青銅矛與彩繪木雕鳥獸座屏,荊門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國"聘禮行迎圖"漆畫與楚國司法文書竹簡,云夢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及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蓮花尊等,均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又如,隋大業(yè)四年(608年)的敦煌寫經,明清書繪大師江夏派吳偉,"吳門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松江派董其昌、陳繼儒,"八大山人"朱耷,"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及張裕釗、楊守敬等諸家的墨跡,都屬稀世珍品。如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時十八星軍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領袖惲代英、陳潭秋、施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人的遺物、紀念物,均異常稀珍。
湖北省博物館中,一級文物400余件,主要有:
戰(zhàn)國時期的越王勾劍,1965年在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被譽為越王青銅劍之首。
戰(zhàn)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編鐘共65件,總重2500多公斤。
戰(zhàn)國時期的曾侯乙編磬,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樂律文字。
戰(zhàn)國的青銅尊盤,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盤口沿的鏤空附飾采用熔模鑄造工藝制成。
鹿角立鶴,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種想象中的吉祥物。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1974年黃陂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
銅鼓,商代打擊樂器,1977年崇陽白霓出土,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皮鼓形銅鼓。
館內所藏的一級文物還有:商朝的陶雞、大圓鼎,戰(zhàn)國時期的虎座鳥架鼓、十六節(jié)龍鳳佩、金盞,南北朝的青瓷蓮花尊,唐朝的樂俑,明朝的金鳳冠等。
館藏有反映本省從原始時期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類文物、標本近20萬件。在近20萬件藏品中,不少是舉世矚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學資料。如新石器時代京山崛家?guī)X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zhàn)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及16節(jié)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圖像衣箱;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楚文化館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展館的另一翼,于2005年12月開館,陳列著《楚文化展》。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區(qū)域文化,獨具一格、自成一體、博大精深,是構成先秦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展覽分為八個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區(qū)出土的楚文物精華,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輝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還有復原的2002年在湖北棗陽九連墩發(fā)掘的楚國車馬坑中的部分車馬。
景點圖片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

金壺

古代兵器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08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