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消息說,西安也有天壇,聽了之后有些發(fā)懵,只知道有個天壇西路,還不知道其名稱由來。必須得進行一次"實地考察",看一下我們西安的天壇。
坐車到了吳家墳,好不容易找到了所謂的天壇東路,也就是一條緊臨師大的破敗巷子,問了好多人,走了好多冤枉路,終于在一扇鐵門后看見了它的身影。
泥濘的道路坎坎坷坷,兩邊長滿了雜草,高高的柵欄、一把橫掛的大鎖謝絕了所有的訪客。
歷史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周圍的圓形運動臺讓它飽經(jīng)滄桑的身軀顯得更加殘缺,雄偉的殘軀在綠樹的掩映下是那么的孤單。當我站在天壇遺址的中心時,我想象著千年之前,這里的輝煌和肅穆……
西安天壇初建于隋,唐代沿用近三百年,是皇帝進行祭天活動的禮儀建筑。位于唐長安城郭城正南門明德門遺址以東約950米。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隊進行了考古發(fā)掘。遺址高約8米,發(fā)掘顯示遺址為四層素土夯筑圓壇,表面涂白灰。地層面徑約54米,第二層約40米,第三層約29米,頂層約20米,各層高1.5~2.3米不等。各層設(shè)置十二條陛階(即上臺的階道),南階(即午階)比其余十一階寬,為皇帝登壇的階道。唐長安城天壇是唐代祀天禮儀重要的實物證據(jù),對研究中國禮儀制度的演變具有重要價值。2003年至2004年,西安市文物局組織實施了保護工程。
物還是,人已非,只有風中搖曳的狗尾巴草還在延續(xù)西安這座古城的歷史故事……
(作者:黃則)
景點信息
地址:西安市天壇東路(西安市雁塔區(qū)陜西師范大學以南)
門票:無
開放時間:未開放
交通:19路、44路、215路、217路、229路、323路、408路、504路、527路、600路、K600路、603路、K631路、704路、吳家墳下車,向南50米。
聯(lián)系電話:029-87630166(西安市旅游局)
投訴電話:029-87296758(西安旅游投訴電話)
景區(qū)官方網(wǎng)站:無
住宿:
推薦住宿
西安書院青年旅舍
地址:西安市大南門內(nèi)西順城巷甲2號
指路:南門城墻腳下右轉(zhuǎn)10米即到
價格:多人間 50元/床;標間 160元/間
聯(lián)系:029-87287721
推薦理由:中式的紅木家具,成串掛在門邊的玉米、辣椒,使人頓然而生一種關(guān)中農(nóng)家小院的親切感。在餐廳,毛主席的掛像、陜北的剪紙、傳統(tǒng)的印泥,無不滲透著濃濃的鄉(xiāng)情和家的親切與溫馨。
詳細介紹:http://www.casasissi.cn/inndetail-353.html
西安碑林老街青年旅舍
地址:西安南門里順城東巷仿古文化街C1號
指路:碑林博物館附近
價格:多人間 50元/床;標間 130元/間
聯(lián)系:029-87264259
推薦理由:這是一家具有濃厚風土民情的青年旅舍,西臨南門,東臨碑林,北臨書院門,南臨明城墻。旅舍設(shè)在仿古建筑的二層,有兩個相通的四合院。
詳細介紹:http://www.casasissi.cn/inndetail-351.html
周邊景區(qū):大雁塔 西安城墻 小雁塔 鐘樓 鼓樓
旅游小貼士
西安天壇目前沒有開放,景區(qū)正在規(guī)劃中,但是天壇遺址還是可以看的。坐公交車或者自駕都可以。西安天壇周邊也沒什么特別的景點、小吃什么的,地方很荒。去的時候先準備好食品和飲料。
景區(qū)地圖

景區(qū)相關(guān)資料
據(jù)記載,天壇建于隋而廢棄于唐末,古叫圜丘,又名圓丘,是古代帝王祀天的場所,到了元代之后改稱天壇 ,它是皇帝進行祭天活動的禮儀建筑。這座圓丘的第一次使用是在隋文帝開皇十年,在此前一年,隋軍大舉進攻江南,平定陳朝,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江山一統(tǒng)。開皇十年十一月冬至日,隋文帝"有事于南郊",向上天匯報大一統(tǒng)王朝的功績。之后,唐代21位皇帝除順宗、哀宗外均在此處進行過祭天的禮儀。唐以后圜丘廢棄,壇體保留至今,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禮儀建筑,比北京天壇早1000多年。它位于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東約950米,即今西安市雁塔區(qū)陜西師范大學以南。
《舊唐書·禮儀志》中記載:"壇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古人認為天是圓的所以圓丘為圓形,每層都有十二個陛階,以十二地支命名,正北方向的陛階是子階,然后按順時針排列,正東方向的陛階是卯階,正南方向的陛階是午階,正西方向的陛階是酉階。圓丘是那種素面朝天的建筑,沒有花哨的裝飾,體現(xiàn)出一種人類對于上天的敬畏和樸素的虔誠。整座圓丘用土夯成,表面和各層的臺面、臺壁以及十二陛階表面都用摻有麥秸的白灰膏泥拌飾?!蛾兾魑靼蔡崎L安城圓丘遺址的發(fā)掘》一文中記錄了考古工作者對唐代圓丘的發(fā)掘測量數(shù)據(jù):圓丘第一層為52.45米,第二層為40.04-40.89米,第三層為28.35-28.40米。第四層為19.74-20.59米。高度方面,第一層為1.85-2.10米,第二層為1.70-1.85米,第三層為1.45-1.75米,第四層為1.75--2.25米。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依照圓丘遺址的現(xiàn)狀而測出的,屬于殘存狀況。
天壇遺址是我市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是唐代祀天禮儀制度的重要實物證據(jù),也是研究我國禮儀制度演變的重要實物資料。為做好天壇遺址的保護工作,1999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隊對天壇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揭露出殘存的臺壁,摸清了唐代圜丘的基本形制。唐代皇帝祭天之處,也是西安作為古都僅存的較完好的皇家建筑。鑒于此文物的重要價值,文物部門決定在原基礎(chǔ)之上以加高覆蓋的方式恢復天壇的原貌。1999年5月回填封土等待保護方案。2004年我局組織實施了對天壇遺址的文物保護工程?,F(xiàn)天壇遺址由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保護中心管理。2007年,天壇遺址被列入西安市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之中。有關(guān)部門正在積極進行遺址的保護規(guī)劃和環(huán)境整治規(guī)劃的編制工作。如能有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天壇遺址的價值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
景點圖片

西安天壇遺址 作者:黃剛

天壇細部 作者:黃剛

陛階 作者:黃剛

夯筑圓壇 作者:黃剛

圜丘 作者:黃剛

建筑已殘破 作者:黃剛

兩邊長滿了雜草 作者:黃剛

天壇碑碣 作者:黃剛

圜丘 作者:黃剛
以上資料由向往西安(www.xwxian.cn)支持。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09年09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