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庫爾干”的意思就是“石頭城”,石頭城遺址就在該縣城北面的小山上。城墻周長1300多米,由巖石壘成,漢唐時期就是絲綢之路關(guān)隘,元代重新修繕,清代在山腳建縣城。這是到了塔什庫爾干縣城必須去的地方。
景點(diǎn)信息
地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城北側(cè)
門票:8元/人
電話:0998-3421147(縣旅游局)
交通:在喀什市西域大道的塔什庫爾干縣辦事處,乘坐開往塔什庫爾干縣的帕米爾旅游專線車,每兩小時一趟,票價53元。
住宿:居住在這里的塔吉克人十分友好,你可以找一戶人家住,他們會善待客人,請你吃喝,走的時候你適當(dāng)付些錢就行了。一般來說,20~30元錢是比較合適的?,F(xiàn)在石頭城下也有不少旅館,對于想早上出來拍日出非常方便。
旅游小貼示
1、去塔什庫爾干要在喀什公安局辦理邊境通行證(周六、日休息),持有效身份證件即可辦理,護(hù)照免辦。
2、建議你在黃昏的時候去石頭城。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整座石頭城會反射出豐富的光線,最開始你以為整座城只是灰黑色,接著你發(fā)現(xiàn)還有磚紅和赭石。盡管風(fēng)吹日曬,他的輪廓仍然較為完整,在寬闊的牧場旁邊,它顯得很整潔,除了一些雜草和遍地石塊,城內(nèi)連木片也沒有剩下。
3、在石頭城上視野很廣闊,面前是帕米爾高原上積雪的山峰、草原牧場上寬闊的河道、放牧中的羊群。入夜的時候也值得停留,月亮的距離很近,黑色的石頭城孤獨(dú)寧靜,富于層次,很適合拍攝。
景點(diǎn)地圖
景點(diǎn)相關(guān)資料
塔什庫爾干的維吾爾語意“石頭城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原名蒲犁,又名盤陀,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位于帕米爾高原東部,喀喇昆侖山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疆南部。東西寬488公里,南北長329公里。西與塔吉克斯坦、西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偯娣e2.5萬平方公里,現(xiàn)行邊境線888.5公里。境內(nèi)冰川聳峙,峽谷縱橫。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全縣轄14個鄉(xiāng)、鎮(zhèn)、場,總?cè)丝?7000多人。是一個以塔吉克為主體,漢、維吾爾、柯爾克孜等多民族聚居區(qū)。塔士庫爾干是連接中亞、西亞得紐帶和橋頭堡。她距巴基斯坦邊境口岸城市蘇斯特只有200公里,距首都伊斯蘭堡1000公里,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也只有近千公里。1986年5月1日紅其拉口岸向第三國開放,每年都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千上萬的旅游者到此觀看縣境內(nèi)五千年至一萬年的古文化遺址、公元前八至五世紀(jì)的文化遺物,飽覽和領(lǐng)略帕米爾的雄偉曠涼。

石頭城位于塔什庫爾干自治縣城北側(cè),為古絲道著名的古城遺址,海拔3700米,雄踞要津,氣勢雄偉,自唐至清,擴(kuò)建及駐軍不斷,城墻最高處竟達(dá)20多米。城外建有多層或斷或續(xù)的城垣,隔墻之間石丘重疊,亂石成堆,構(gòu)成獨(dú)特的石頭城風(fēng)光。漢代時,這里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唐朝政府統(tǒng)一西域后,這里設(shè)有蔥嶺守捉所。元朝初期,大興土木擴(kuò)建城廓,舊的石頭城換了新顏。光緒28年,清廷在此建立蒲犁廳,對舊城堡進(jìn)行了維修。1954年這里成為塔吉克自治縣首府。

塔什庫爾干石頭城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石頭城之一。
一千年前,色勒庫爾國全國人民用一百二十天造就了它……
這里,有過繁華、有過戰(zhàn)爭……
它立身在一個大巖石上,腳下是阿拉爾草灘,塔什庫爾干河在這里蜿蜒而過……
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塔吉克族的先民沒有先進(jìn)的工具,但卻完成了石頭城——這項浩大而宏偉的工程。
可惜,沒有文字記載,但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卻很值得回味。

傳說古時色勒庫爾國有位出色的國王,他想修建一座宮室,供南來北往的商隊歇腳。只是苦于沒有辦法,一天,一個神秘過路的老者想了一個好辦法。
于是,國王立即下令,讓全國的百姓排成行,從塔什庫爾干河一直排到阿甫拉西雅布山上采挖和傳送石塊,經(jīng)過40個晝夜的苦戰(zhàn)運(yùn)來了足夠的石頭;接著他們又在山下挖土和泥,一桶一桶地傳遞到高地上,經(jīng)過40天的努力,運(yùn)來了足夠的泥土;又經(jīng)過40個晝夜的奮戰(zhàn),—座寬敞宏大的宮室建成了,這座宮室就是今天的石頭城。

她位于塔什庫爾于塔吉克自治縣轅北,塔什庫爾干河左岸的臺地上,總面積10萬平方米。
現(xiàn)存晉唐時期城址、寺院、居址和清代的官署。分內(nèi)外兩部分,外城方圓3600米,已遭嚴(yán)重破壞,只能見到城墻、炮臺和民居的殘址。城外建有多層或斷或續(xù)的城垣,隔墻之間石丘重疊,亂石成堆。

內(nèi)城保留較完整,古代城堡的規(guī)模依稀可見。城垣周長1285米。城基石砌,城墻用泥、石砌成,還有幾處用土坯修筑的哨所和炮臺。轅的四角有四座大門,其中東北角外城的大門保留較為完好。
城東有寺院,城西和東南部殘存40余間居址。
是古時盤陀國的都城。
根據(jù)對木碳進(jìn)行碳14測定,她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塔什庫爾干,塔古克語為“石頭城”的意思。在中亞也有三個“塔什庫爾干”,一是在阿富汗,二是在原蘇聯(lián),第三個就在中國新疆的塔什庫爾干縣。

城堡的官府、宅第、道路等保存的仍然較為完整,能想象到當(dāng)年城堡內(nèi)的繁華和昌盛。它充分利用丁土丘下寬上窄的自然結(jié)構(gòu),沿土丘的邊沿建起了這座古城,古城高大、宏偉,防御能力極強(qiáng)。
關(guān)于塔什庫爾干石頭城的記載最早見于《梁書》:盤陀國(今塔什庫爾干縣),國有十二城,風(fēng)俗與于闐相類,出好氈、金、玉。
公元644年,唐玄奘從印度求往取經(jīng)回國時,來到盤陀國。事后他說,該國首府建筑在一個大石巖之上,背靠陡多河,城周長20多里。
攝影作者:風(fēng)琴兔 跳跳虎
本景點(diǎn)最后修訂時間: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