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xiāng)野土地里長出來的民宿,我們更愿意稱它為“院子”
所屬地區(qū): | 適合人群: | 所有人 | 出游難度: | 輕松 | |
適合天數: | 1-2天 | 花費預算: | 元 | 適合時間: | 全年 |
可信標志: | ![]() |
||||
攻略標簽: | ◎切換到圖文完整版 |
編者按:
比起隱于城市的現代化建筑民宿,隱居鄉(xiāng)里旗下的民宿,我們更愿意稱之為“院子”,它們自山野的土壤里長出,也更加融于鄉(xiāng)村,汲取了鄉(xiāng)野的自然優(yōu)勢,又在后期改造修繕中保證了居住休閑的舒適度。
NETVAN · 互聯網大篷車是一個為期十年的公益項目,秉承“行走·記錄·見證”的原則,它們專注于記錄互聯網時代下的奮斗者及產業(yè)經濟變遷,本次,NETVAN探訪隱居鄉(xiāng)里·麻麻花的山坡,與創(chuàng)始人陳長春面對面傾談,并以獨到的視角和詳實的筆觸,記錄并剖析了“民宿”產業(yè)的發(fā)展變化及未來……
一個尋常的休息日早晨,陽光一如既往地明媚。
你踩著上了年紀的木地板來到大廳,在靠近玻璃墻的餐桌旁坐下,管家準備的早餐簡單又可口,軟糯的南瓜、清香的玉米、嚼勁十足的饅頭,還有一碗熱騰又暖心的小米粥。如果你愿意,還可以在飯后和院里那只慵懶的花貍貓一起,瞇眼、曬太陽、發(fā)呆…
民宿,近兩年可以入選Top 10的年度熱詞。
從中央1號文件提出建設“田園綜合體”,到劉濤、王珂夫婦領銜的慢綜藝《親愛的客?!窡岵?,再到國家旅游局發(fā)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首次以官方姿態(tài)大力鼓勵民宿產業(yè)發(fā)展…這個舶來詞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矚目。
政策紅利加身、市場需求提升、行業(yè)熱度激增,諸多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大量資本涌入、民宿數量井噴、行業(yè)標準漸趨規(guī)范。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國內共有民宿20余萬家,而這項統計在2016年年末還只有區(qū)區(qū)5萬家。
作為舊鄉(xiāng)愁與新鄉(xiāng)土結合產物的它們,是游客眼中有溫度的住宿、是另一種美好生活,承載著無數人的隱居夢,也為不敢逃離北上廣的人們構建了一個理想國。
與駐扎于城市的現代主義民宿,所傳遞出的精致理念有所不同,隱居鄉(xiāng)里和它的創(chuàng)始人陳長春可謂將“土味”進行到底。
如果說,城市樓宇間的民宿是用人文元素重建國人文化上的故鄉(xiāng),那么陳長春帶領的鄉(xiāng)野小院,則是用帶著泥土氣息的誠意,呼喚人們回歸鄉(xiāng)村這座精神上的故園,他們如太極般矛盾而和諧,共同組成了中國人豐滿的精神世界。
◆ ◆ ◆
隱居鄉(xiāng)里
將對鄉(xiāng)野的全部理想,裝進一座院子
出了北京城向西南,上張涿高速,不遠便是太行山與燕山交界處。
一路上,明晃晃的太陽、爽利利的藍天、道路旁半尺高的雜草和肆意生長的無名野花,都散發(fā)出一種蓬勃的生命力與質樸之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下來,不禁讓人感覺心胸疏闊、豁然開朗。
這也是此行目的地、隱居鄉(xiāng)里旗下的民宿項目“麻麻花的山坡”帶給NETVAN最初的驚喜。
這家因當地山野間特有的調味品“麻麻花”(一種野韭菜花,入菜極香)而得名的農家院,是近兩年京郊休閑游的好去處,每逢節(jié)假日常常一房難求。
探路鄉(xiāng)村的另一種方式
2018年7月31日,新華社對麻麻花的山坡進行了定點報道,精準的設計改建讓一棟棟30年房齡的農家院變?yōu)樵娨鈼?、讓鄉(xiāng)村脫貧、讓村民收益,瞬間收獲10萬+閱讀量和數千點贊,還在評論區(qū)勾起無數人的鄉(xiāng)愁與共鳴。
保定南峪村,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落魄”村莊,以高調的姿態(tài)在網絡上引發(fā)一大波熱議。
然而,閱歷豐富的村民都記得,這并不是南峪村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只是此前的事情想起來總是讓人有些百感交集。
1999年,央視《西游記》續(xù)集劇組來村里取景,楊潔導演相中的正是拒馬河上那一座簡陋的土木橋——當徑流量足夠大時,滾滾流水從橋上長驅直下,四人一馬踏著水流走過,便是對“跋山涉水”四字最過癮的闡釋。鮮為人知的是,這座出現在千家萬戶屏幕上的土木橋,曾是南峪人心中難言的痛。
《西游記》續(xù)集中簡陋的土木橋與今天的橋
這座土木橋是南峪村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因擔心被水沖毀,每到汛期就要拆掉,沒了橋,走到隔河相望的野三坡景區(qū)就要爬山繞行10多里路,等到10月末重新把橋搭上時,旅游旺季早已結束??嘤谶@道天然屏障,明明依山傍水、自然條件良好的南峪村,只能眼睜睜看著周圍鄰居依靠第三產業(yè)發(fā)家致富。
也是這一年,段春亭當選南峪村黨支部書記。他是改革開放后“下海”的第一批人,腦子快、眼界寬,是鄉(xiāng)親們眼中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的不二人選。他甫一上任便組織大家修橋修路,“當時沒錢,只是修水泥路,一年修上幾百米,到2012年才修成普通的水泥路。”
道路修好后,村民們心中的希望冉冉升起,他們期待著旅游季快快到來,期盼著像鄰村一樣靠第三產業(yè)致富。不幸的是,在游客到來前,一場多年罕見的暴雨災害,讓多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721咱們也是重災區(qū),村里的水泥路全都被沖毀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但我想把這種災難變成發(fā)展的動力。當時首都高速在修建中,南峪村也是一個高速出口,我們要借這個出口優(yōu)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提起當年,段春亭感慨萬千。
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艱難且崎嶇,他帶領老鄉(xiāng)們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前進著,跌跌撞撞卻無比堅定。
南峪村黨支部書記段春亭接受NETVAN采訪
苦心人,天不負。2014年11月,段春亭終于等來了屬于南峪村的機遇。
當時,三星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啟動“美麗鄉(xiāng)村—分享村莊”項目,目標選定兩個貧困村,各投入1500萬元,開展為期3年的產業(yè)扶貧。項目落址要在多個貧困村中層層疊疊篩選,還有嚴格的申報與答辯環(huán)節(jié),他“拿著申奧的勁頭去做”,最終為南峪村爭取到了這個項目。經過一系列考察、分析與對比后,村委會最終做出了定位——盤活閑置資源,發(fā)展高端民宿,讓沉睡的鄉(xiāng)村實現價值最大化。
正是這個時候,他認識了隱居鄉(xiāng)里的創(chuàng)始人陳長春,后者也成為了他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合作伙伴。
“他說一個小院能保證一年入住100天,一晚上不低于1500塊,這一帶搞旅游三、四十年了,哪有這個價格?我有點半信半疑,當時他還有一個山楂小院,我還派村干部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偷偷去了解情況。”
后來,當隱居鄉(xiāng)里的設計師進駐考察,空曠的村莊里響起了隆隆機械聲時,段春亭心中的石頭才終于落了地。
鄉(xiāng)愁與精神之根
比起民宿,陳長春更愿意把隱居鄉(xiāng)里旗下的項目稱為“院子”。這固然與它們自身的性質有關,但又何嘗不是源自他內心的執(zhí)念?
在家鄉(xiāng)父老眼中,陳長春是用來教育孩子的勵志典范:他出生在渭河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莊里,祖祖輩輩都以務農為生,直到離開家鄉(xiāng)讀大學,才得以見到村莊外的花花世界。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部隊工作、復員后又辦旅游網站、開發(fā)農家院,一路走得穩(wěn)健又踏實。今天,他身上仍有一脈質樸懇切的秉性,談話間讓人倍感親切,就像陳忠實筆下的白嘉軒。
隱居鄉(xiāng)里創(chuàng)始人陳長春接受NETVAN采訪
70年代出生的陳長春,見證了鄉(xiāng)村曾經的美好,也同樣見證了它們日后的衰敗。
“我小時候基本上鄉(xiāng)村都是原生態(tài)的,每年夏天都有知了叫,秋天就會看到樹葉黃了,門口的老槐樹下有老太太在聊天,可能連續(xù)好多年都是她們在聊天,生活很難有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然而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變化像車輪般滾滾襲來,和他年齡相仿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田地荒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諸多問題層出不窮,“這段時間,鄉(xiāng)村完全是被城市掏空的,城市在一步步發(fā)展繁榮,鄉(xiāng)村在一步步凋敝衰落,我們現在做的房子,其實就是從那個時間開始逐漸被廢棄的。”
更讓他痛心的,是延續(xù)多年的道德倫理與宗法關系日漸混亂,曾經禮儀與道德的原鄉(xiāng)似乎淪為泡影,“你會發(fā)覺鄉(xiāng)村變得一點都不美好了,是粗野、是混亂、是笑貧不笑娼,我覺得這種摧殘是最致命的”。陳長春坦言,他現在所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眼見鄉(xiāng)村衰落、想要為之做一點事情的沖動。
喚醒鄉(xiāng)村的生機,讓故鄉(xiāng)不只存在于記憶中,是所有“離開土地的人”的心聲。與陳長春有著相似經歷、生長在河南鄉(xiāng)下的作家梁鴻也曾發(fā)文疾呼,試圖引起人們的關注,她說:
村莊,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民族的子宮,它的溫暖,它的營養(yǎng)的多少,它的整體機能的健康,決定著一個孩子將來身體的健康度、情感的豐富度與智慧的高度。
今天,在新一輪鄉(xiāng)建熱潮下,當我們談論鄉(xiāng)愁時,我們究竟在談些什么?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具體到鄉(xiāng)村實踐也是如此,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陳長春和與他有著同樣追求的人眼中,鄉(xiāng)村不再只是被啟蒙、被改造的對象,而是亟待被尋回的精神根源,他們重新定義鄉(xiāng)土、思考農業(yè)文明,只為讓這一刻早日到來。
不考慮商業(yè)的鄉(xiāng)建,只是一場設計的狂歡
“我好像每隔8年就要變一次,前面的事情好像都在為后面的事情做準備”。
2015年,還在經營遠方網的陳長春創(chuàng)建了隱居鄉(xiāng)里品牌,試圖做一些高品質鄉(xiāng)村度假的嘗試,這種想法的萌生,正源自于他多年的背包客經歷和做線上營銷時對客戶需求的精準感知。
當時的鄉(xiāng)村旅游,正處在尷尬的轉型期:農民自發(fā)建設的農家樂簡單粗糙,遠不能滿足城市人消費升級的需求;豪華民宿又缺乏鄉(xiāng)村野趣,經營中還常常因為高昂的成本難以維系。
隱居鄉(xiāng)里瞄準的,正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讓城里人能夠充分體驗到田園生活氣息,同時又能感受到城市里的便捷度和衛(wèi)生度,這樣一種高品質的結合,是真正能夠滿足城里人度假需求的”。
隱居鄉(xiāng)里的第一個項目——山楂小院
2015年11月,隱居鄉(xiāng)里的第一項成果、位于延慶劉斌堡鄉(xiāng)下虎叫村的山楂小院改造完成。與普遍印象中的民宿相比,山楂小院簡直又“破”又“土”,但一經推出便備受好評,“永遠訂不上的山楂小院”幾乎成了這里的標語。從開業(yè)至今,山楂小院在節(jié)假日和周末始終保持著99%以上的入住率,堪稱民宿界的傳奇。
以此為出發(fā)點,隱居鄉(xiāng)里先后打造了先生的院子、麻麻花的山坡、青籽樹、姥姥家、桃葉谷、黃櫨花開等一系列自主產品,共有90多個院子,可接待400余人。
NETVAN攝制組甫一到達南峪村,便被村里濃濃的人情味打動。趕羊的老爺爺熱情地和與我們同行的經理打招呼,街邊玩耍的孩子也不怕人、對著攝像機露出甜甜的笑容,當得知我們是來拍攝麻麻花的山坡時,還邀請我們一同上山采摘花椒。
這恐怕就是隱居鄉(xiāng)里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與臺灣地區(qū)“民宿主=物業(yè)主”的身份不同,大陸的民宿主多為租賃地產經營。這樣的身份使得他們帶有天然的客居色彩,融入鄉(xiāng)間的過程,也往往充滿了五味交集的體驗。而隱居鄉(xiāng)里真正做到了與當地人良性互動,讓置身其間的每個人有利可圖而又不唯利是圖。
南峪村村民
陳長春把這套方法論總結為十個字——共生模式與在地化運營,前者用來解決實際運營中可能出現的摩擦,后者則是隱居鄉(xiāng)里與當地老百姓共同富裕的法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鄉(xiāng)村獨特的作息方式,這源自祖祖輩輩的傳統,也源自以農業(yè)為主導的生產方式;當城里人來度假時,懷抱著放松心態(tài)的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吃飯、唱歌、聊天,這就在無形中擾亂了當地人的生活。
這種沖突,化解究竟該如何?
陳長春給出的答案很簡單,“讓大家的生產方式接近,讓村子里所有的老百姓都參與、要受益,也就是說,能夠實現共生的業(yè)務模型。”隱居鄉(xiāng)里·麻麻花的山坡,運營經理張科解釋道,“可以說是全村人都有參與,年底的時候,村里會給每個人分紅,參與我們民宿的管家大姐,每個月還有工資收入。”
此外,隱居鄉(xiāng)里和村民們共同搭建了一套完整共生的服務體系。從直接為客人服務的管家大姐,到蔬菜、糧食的供給,再到提供看車、引導等外圍服務,每一個村民,都會從中獲取強烈的主人翁意識。
精品農家院的核心是傳遞都市人對田園的向往,這是陳長春團隊從組建之初便達成的共識。
他們清楚地認識到,除去自然風光,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也是重要的人文構成。因此,他們堅決摒棄“搬遷式”建設,而是讓外來客流與當地人保持合理的密度,還讓一些農婦經過培訓后上崗成為小院的管家。
管家大姐和她拿手的豆角燜飯
“一個院子安排一個管家,把這個院子的里里外外全部打理,就是我們總結的端茶做飯、迎來送往、打掃庭院。這種在地化的服務,一來讓客人感受到非常濃烈的村民和自己打交道的關系,另一個極大降低了我們運營管理的成本。”
一位麻麻花的山坡的老朋友告訴NETVAN,“他來了以后感覺就像家里有個鄉(xiāng)村親戚,管家就是遠房大姐,到了季節(jié)還想走親戚。”故園、家鄉(xiāng)、親人,這恐怕就是我們心中最理想的鄉(xiāng)村吧。
讓改變在生長中悄然發(fā)生
如果說,改造一間衰敗的民房需要30天時間;那么,改變村民們的思想需要多久?
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隱居鄉(xiāng)里用實踐告訴我們,當一方土地被一股強大溫暖的力量包圍時,衰敗的村落可以煥發(fā)生機,渙散的文化能夠重新聚合,人們心中也會長出燦爛的花朵。
今天的南峪村,村民們津津樂道于這樣一個故事:那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忙碌午后,管家大姐收拾好房間,又從村口接來了新一批客人,安置妥當后正準備離開,卻發(fā)現一只小鳥撞死在玻璃上。她深感心疼,于是在院子里挖了一個坑,輕輕將小鳥的尸體埋好。在大姐眼中,這本是平常的舉動,而無意間目睹這一切的客人卻為之深深動容。
然而在不久之前,村民們還不是這樣。
山楂小院建成后不久,曾有一名村民提著幾只小松鼠找到陳長春,問他“你們要不要把這個做了給客人吃?壯陽的。”陳長春給了他200塊錢,隨即打開籠子放走了小松鼠,“松鼠在山上好好活著,就是我們最好的演員,小孩子來了以后看看松鼠,我們的房子就更能賣上價了、玉米也能翻十倍,就有更多賺錢的機會。”這一席話被村民牢牢記住,到現在,村子沒有一個人去捕殺野生動物,大家會自發(fā)地愛惜和維護自然環(huán)境。
從獵捕小松鼠,到仔細埋好小鳥的尸體,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當隱居鄉(xiāng)里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讀生活,給村民們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脫貧,更讓他們重新樹立起精神文化的自信,人性中至純至善的一面也隨之被喚醒。
“首先從生態(tài)文明方面,其次是從人文文明方面,然后一點點去通過政府和我們這些企業(yè)的努力,把已經失落的東西重新找回來,或者把殘存的東西去培養(yǎng)放大”,在陳長春看來,當這些改變在無形中慢慢發(fā)生的時候,沉睡的鄉(xiāng)村也就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活。
從土地里“長”出來的田園綜合體
在拍攝中,NETVAN結識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自稱王叔,擁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麻麻花的山坡是他和女兒“百城計劃”中的一站,孩子們?yōu)榇似诖丫谩?/span>
王叔和女兒
兩天里,王叔和孩子們一同,體驗了扎染手絹、石磨豆?jié){、露天電影、老式爆米花,還細心地用攝影機記錄下女兒在田間奔跑、捉蝴蝶、趕小羊的瞬間。他說,“這種體驗對孩子來說真的是能夠讓他們回歸自然、回歸人的本性,去感受70后、80后甚至是90后小時候的童年。”
影視出身的王叔,理智且善于思考,近幾年卻因為女兒的教育問題格外困惑。他相信外面的世界比書本更精彩,便制定了“百城計劃”,決定帶領孩子們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我們去了三國的趙云故里,在正定,那是一個千年古城,她進去后能直接認出趙云、張飛;還去了漠河北極村,在祖國最北端寫了明信片寄給爺爺、媽媽。”
然而,在競爭壓力巨大的城市里,關于教育的焦慮甚囂塵上,起跑線越來越提前,“可能現在我?guī)е⒆尤ジ惺苁澜?,她同齡的孩子在學英語、學美術、學游泳,這兩種生活有時候是很矛盾的。”
王叔的焦慮,代表了今天相當一部分家長的態(tài)度。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隱居鄉(xiāng)里的顧客以親子家庭為主,用短短一個周末親近自然、感受一花一草的智慧、在“沒有圍欄的學校”中肆意奔跑,這或許是彌補現行教育短板最有效的方法。
“其實鄉(xiāng)村和自然是喚醒人性最好的區(qū)域,尤其是孩子,孩子到我們田野里面,他天然的快樂,不需要給他蹦床、滑梯,他看看蝴蝶、看看毛毛蟲就很開心,他掰個玉米就很開心,他去玩水、揚沙子、趕羊就很開心,玩一天都不會覺得累。”
陳長春注意到了這一點,于是有意識地和一些親子自然機構攜手,在隱居鄉(xiāng)里的院子中融入教育元素。今年夏天推出的"宮崎駿的夏天"和“爸爸去哪兒玩”就是最新鮮的嘗試,前來體驗的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訓練生活技能。
未來,隱居鄉(xiāng)里還會和一些專業(yè)的營地教育機構聯合,依托現有底版,探索有機農場、短期的夏令營和與秋收相關的農業(yè)教育,“圍繞這個小院帶來的客流實現邊際價值的挖掘,所以這樣一來,就形成在地化的運營服務體。”
這聽起來和近幾年興起的“田園綜合體”概念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比起運營范圍廣、維度大、難度高的田園綜合體,它就像是在一塊未開墾的田地上穩(wěn)扎穩(wěn)打、慢慢趟出一條路,用陳長春的話說,那就是“由我們的民宿小院,慢慢的依托一個村莊發(fā)展成田園綜合體,而這個田園綜合體是長出來的,它一點點克服鄉(xiāng)村不利的因素,吸收了有利的因素,然后成長為一個越來越大、越來越有趣的這么一個城市人能快樂,鄉(xiāng)村人能賺錢的利益共同體和娛樂綜合體。”
美好生活,必須是每個人的美好生活
麻麻花的山坡進入南峪村的第3個年頭,段春亭不再為村民們的脫貧增收發(fā)愁。在農產品行銷、管家收入和合作社分紅多重作用下,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南峪村的旅游扶貧模式也被政府立為標桿,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說,如今南峪村還有4戶9人貧困人口,今年年底即可全部實現脫貧,分紅還能翻上一番。
更讓他信心倍增的,是村民精神風貌的顯著提升:大伙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時間觀念,去大隊開會時不再遲到;從前不修邊幅的莊稼漢也變得講究衛(wèi)生;孩子們寫作文時也會說,媽媽做了管家以后脾氣變好了,不會再和奶奶吵架…
與此同時,很多和王叔一樣的城里人在這里獲得身心的放松,他們這里青山碧水,更被濃濃的鄉(xiāng)情打動。他們離開時會在小黑板上給管家留言、會在回城后把照片發(fā)給管家看,這些溫暖的細節(jié),讓那條橫亙在城鄉(xiāng)之間的冰冷界線逐漸消融。
從南到北、從城到鄉(xiāng)轉了一遭,數不清或精致、或壯美、或樸實的風景在我們的鏡頭里定格,但比風景更動人的,是創(chuàng)造風景的人。因為他們心中懷有不滅的火種,因為他們扎扎實實地耕耘,更因為他們把希望分享給更多人,我們才得以看到越來越好的可能。我們想知道,他們心中的美好生活意味著什么,這或許會讓我們透過時空,提前看到未來的模樣。
他們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卻又殊途同歸:美好生活,是“在我需要的狀態(tài)下,呈現出剛剛好的節(jié)奏和氛圍”;是“我們可以清風明月,可以把酒言歡,可以去辛苦地奮斗、工作,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也可以有這么一個很小的庭院,身心放松下來什么都不做”,是“每一個平凡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傳奇”;更是“形成一個產業(yè),讓大家都受益”。
用最簡單的話說,美好生活,就是城鄉(xiāng)之間,每個人的美好生活。
內容來源: 互聯網大篷車
圖片提供:隱居鄉(xiāng)里
小院預定:搜索“隱居鄉(xiāng)里官網”, 直接下單
攻略制作隊伍
顧問:
攝影:
行者:0
本攻略最后修訂時間:2018年12月08日
為什么選擇遠方網攻略
遠方網攻略制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