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與瑯琊山,山水之間的醉翁情懷——2015年安徽滁州瑯琊山自助游攻略
瑯琊山景點介紹
◎
(瑯琊山,安徽最有人文情懷的名山 作者:曉名)
瑯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城山相接。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qū)之一。主要山峰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瑯琊山等。景區(qū)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名亭、古寺為主要景觀。山間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始建于唐代的瑯琊寺,有卜家墩古遺址留下的大量古跡和文物,還有著名碑刻唐吳道子畫觀音像、唐李幼卿等摩崖碑刻近百處。風景區(qū)內丘壑林泉、寺宇、亭臺、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
景區(qū)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qū)瑯琊山森林公園
景區(qū)門票:旺季(3月1日-10月31日):95元;淡季(11月1日-2月28日):80元
景區(qū)電話:0550-3513478
開放時間:08:00-18:00
官方網站:http://www.xn--dkr57sjlip7nza7857c.com/
最佳旅游時間:四季皆宜
瑯琊山位于滁州城西南郊,核心景區(qū)面積約115平方千米。主峰小豐山,海拔317米。瑯琊山古稱摩陀嶺,唐大歷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勝,據東晉司馬睿任瑯琊王時曾寓居于此而轉運稱帝的傳說,稱其為瑯琊山。后因山川秀美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
瑯琊山屬淮陽山地的東延余脈,其主要山峰有大豐山、小豐山、花山、關山、鳳凰山、趙家山等。山體由石炭巖、砂頁巖等組成,山峰與溝谷相對,險峻之勢依然。景區(qū)多洞穴,著名的有瑯琊洞、雪鴻洞、桃花洞等。區(qū)內有泉眼 50多處,泉水清涼甘美、晶瑩剔透、較著名的有讓泉、紫薇泉、濯纓泉等,統稱9洞11泉。此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深秀湖、城西湖、鳳凰湖等,湖光山色,映成一體。
◎
(醉情于瑯琊山水間 作者:佚名)
瑯琊山風景區(qū)地處北亞熱帶,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動植物資源豐富。僅喬木樹種就有近 300多種,特有的瑯琊榆、醉翁榆為國內珍稀樹種,森林覆蓋率達90%左右?,樼鹕接续B類130多種,其中著名的有白肩雕、黑枕黃杜鵑、金腰燕、灰喜鵲等。
瑯琊山不僅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為游人所喜愛,更因其豐富的人文景觀而著稱于世。歷代文人墨客,如李幼卿、韋應物、王安石、曾鞏、辛棄疾、宋濂都曾慕名來游,留下眾多名勝古跡和名篇佳句。北宋歐陽修在任滁州知州時 (1045-1048)寫下的《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為后人交相傳誦。文學家蘇軾手書《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石碑,歐文蘇字,堪稱二絕,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三古"(古關隘、古驛道、古戰(zhàn)場)、卜家墩古遺址、唐吳道子畫觀音像、李幼卿等摩崖石刻是瑯琊山重要的人文景觀。主要景區(qū)有醉翁亭景區(qū)、豐樂亭景區(qū)、野芳園景區(qū)、同樂園景區(qū)、瑯琊寺景區(qū)、南天門景區(qū)、深秀湖景區(qū)、清流關景區(qū)等。
◎
(漫步在秋日的瑯琊古道之中,看滿山好顏色 作者:佚名)
瑯琊山主要景區(qū)介紹
醉翁亭
醉翁亭景區(qū)是以中國著名的古亭——醉翁亭為主景區(qū)。已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醉翁亭景區(qū)距離瑯琊山腳一公里。醉翁亭建筑群,布局緊湊別致,亭臺小巧獨特,總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多處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中國古代文化的珍寶《醉翁亭記》碑,是瑯琊山森林公園最吸引游人的一個主景區(qū)。
醉翁亭景區(qū)有35處景點和古跡遺址,大多數景點都可供游覽。區(qū)內有醉翁亭、二賢堂、寶宋齋、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六一亭、寶宋新齋、醒園、解酲閣、菱溪石、洗心亭、讓泉等景點,其中醉翁亭居全國四大名亭之一,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譽。
◎
(瑯琊山野芳園 作者:古城飄塵)
野芳園
野芳園原名“盆景園”。始建于1985年8月,是進入瑯琊山山門牌坊后的第一個風景區(qū)。此園的建筑風格仿蘇州園林建筑的基本特點,亭堂建筑飛檐翹角,白色馬頭墻,嵌砌漏窗,上復青灰色的筒瓦和小瓦,色彩和諧淡雅。園的總面積約在4200平方米,建筑面積580平方米。園內主要建筑有賞心齋、盆景長廊、玻璃溫房、擁霞軒和晨曦堂。結合建筑的布局,辟有池沼,置有小橋、亭臺、假山,植有楓樹、桂花、紫荊、繡球等花木,整個布局聚散相間、疏密有度。園內四季飄香。屬于本景區(qū)的還有山門牌坊、醉翁石、張飛賣肉處等景點。
野芳園是進入風景區(qū)的第一個景點。碑廊是集中收集、整理了與瑯琊山、醉翁亭文化有關的珍貴詩文,并征集了名人書法墨寶兩百多篇,鑲刻于此。步入野芳園不僅可以欣賞瑯琊園林美景,更是游人了解瑯琊山、研究瑯琊山的好去處。
◎
(雪后的深秀湖,別有一番情趣 作者:佚名)
同樂園
同樂園景區(qū)位于醉翁亭西400米處,分東西兩院,以亭廊相連,動靜相宜;館名由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內塑有歐陽修塑像和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畫。庭廊兩側鑲刻了蘇軾、蘇唐卿、祝枝山、趙孟兆頁、文征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置身其中,令游人嘆為觀止。
深秀湖
深秀湖景區(qū)位于瑯琊山醉翁亭至瑯琊寺的山道邊。因其青山環(huán)抱,景色秀麗,而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 “蔚然深秀”之意,故名。深秀湖古為一天然深水潭,是游人垂釣之 所。1958年將水潭擴建為水庫。1983年整修為景區(qū),湖面約1.54平方千米。湖水源自瑯琊溪,下通余家洼水庫,清澈透底。湖中有九曲橋、湖心亭、玉帶 橋、水榭等景點,在此可泛舟垂釣。
◎
(有著一千二百余年歷史的瑯琊古寺 作者:Danny)
瑯琊寺
瑯琊寺為全國重點寺廟,因坐落在瑯琊山中,人們俗稱 “瑯琊寺”,是皖東著名的佛教勝地?,樼鹚略麑毰d寺,始建于唐大歷六年(771),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法 琛所建,后幾經破壞,幾經修復,幾度易名“開化禪寺”、“開化律寺”等。清光緒三十年(1904),達修法師住持開化寺,重建寺院,又稱“瑯琊寺”。 瑯琊寺在建筑上兼具南北兩種建筑風格,寺門、院墻及寺外各建筑采用紅墻、拱門,有北方皇家園林建筑風格,寺內有明月觀、山門、藏經樓等建筑,則采用粉墻、細 木柱、鵝頸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園林建筑處理手法,十分獨特。寺內有 85處景點和遺址,可供游覽的有大雄寶殿、藏經樓、無梁殿、三友亭、濯纓 泉、明月觀、念經樓、祗園、悟經堂等40余處,其中“瑯琊古剎”是古滁州十二景之一。佛寺依山就勢,隱于密林之中,寺內吳道子畫“觀自在菩薩”像為稀世珍寶。
◎
(每年正月初九,人們紛涌而至,來此參加瑯琊山廟會 作者:佚名)
南天門
沿“二九徑”或“天溪云徑”可登攀瑯琊山頂峰南天門,上有會峰閣和古碧霞元君殿等建筑群。這里是道教活動場所,每年正月初九,人們紛涌而至,初九廟會熱鬧非凡。
相傳很久以前瑯琊山并不向現在這樣秀麗多姿。東岳大帝的女兒碧霞仙姑因嫌天宮冷清寂寥,便想到人間游山玩水,恰巧落在瑯琊山上。仙姑定睛一看瑯琊山一片荒涼,大失所望。仙姑稍作休息,于是就決定留下來美化瑯琊山,碧霞仙姑知道天宮里的甘霖能夠使花草變香,清泉變甜。她便每天往返于天上人間,取來甘霖,灑在瑯琊山上。她不辭勞苦,終于是瑯琊山開始長樹長花,風景漸漸秀麗起來,如同仙境一般。碧霞仙姑造就了一處人間仙境的消息傳到天宮,她的姐妹紛紛要求下來觀賞,并約定在每年仙姑的生日正月初九下凡聚會,賜福人間。久而久之,滁人為了紀念碧霞仙姑和眾姐妹,祈求人間平安,便在瑯琊山頂上建造了一座宮殿,這就是碧霞宮。每年正月初九,人們紛紛前來燒香祭祀,這樣,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盛大、熱鬧非凡的“瑯琊山廟會”。
◎
(白色馬頭墻,嵌砌漏窗,古典園林的典型特色 作者:感悟行者)
豐樂亭
豐樂亭景區(qū)位于瑯琊山風景區(qū)豐山腳下,為北宋歐陽修親手所建于北宋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 并撰文《豐樂亭記》以記之。后來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于泉側?!辈⑷ 皻q 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遂將此亭命名“豐樂亭”。豐樂亭建成后,歐陽修常來亭中飲酒、題吟、會友,與民同樂,并命其幕僚謝判官在幽谷 “雜植花卉”。亭中存有許多碑文石刻,其中首推蘇東坡所書《豐樂亭記》石刻。其它著名的石刻有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滁州判官尹夢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詩畫。豐樂亭為16立柱挑檐翹角的四方亭,與醉翁亭一樣,豐樂亭堪稱中國亭中之秀。
清流關
清流關在滁州市西郊12.5公里處的關山中段。為古代重要關隘,始建于南唐,宋以后陸續(xù)有所擴建。此關形勢險峻,深10余丈,用塊石壘砌關洞呈拱形,現基墻尚殘存2米以上。南唐置關口以御北師,關洞呈拱形,深十余丈,巨磚塊石壘砌,氣勢雄偉。關洞門額上嵌石刻:“古清流關”、“金陵鎖鑰”等。清流關昔為南北交通必經之道,號稱“九省通衢”,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
(夜游秦淮,看看那千古不息的槳聲燈影 作者:小林 )
周邊景區(qū)
吳敬梓紀念館
吳敬梓紀念館是為紀念安徽第一大文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而建,位于滁州城北郊走馬崗,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地”舊址相望。該館于1986年建成對外開放,建筑仿明清風格,三廳兩廂,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曲檻回廊,既有南方園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吳敬梓紀念館既有吳氏家珍,又有學者名流政要墨寶,館藏文物十分豐富,國家三級以上文物共有36件。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城西北隅走馬崗
門票:免費
電話:0550-5011603
鳳陽明皇陵
位于滁州市鳳陽縣城南七公里處,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初建于吳王時期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二年后又兩次大規(guī)模修建,明洪武十二年年竣工。陵園占地2萬余畝。當時有城垣三重,周長二十八里,其內“宮闕殿宇,壯麗森嚴”。享殿、齋宮、官廳數百間。歷經600余載,雖經多次兵亂,但陵前神道上的三十一對(原為三十二對)石象生和皇陵碑、無字碑及墳丘等保存完整?;柿瓯臑橹煸坝H撰,石象生數量之多、刻工之精美為歷代帝王陵之冠,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城太平鄉(xiāng)
門票:50元
電話:0550-6651640
更多詳細介紹:http://www.casasissi.cn/scene/3469/
文藝與滄桑,風月秦淮——南京
傳奇與典故,寫下南京的滄桑;江河與湖泊,鑄就南京的魂魄。走進風月秦淮,若你對山水歷史同樣寄情,那么恰當的歸宿地之一,是南京?!傲鸱鄣?,金陵帝王州”,南京承載著六朝的興衰。滁州距離南京的距離是如此之近,不順路游覽這座偉大的古老城市就太遺憾了。
更多詳細介紹:http://www.casasissi.cn/route/7692/
瑯琊山當地交通
◎
(輕聲走進瑯琊山絢麗的秋天 作者:瑯琊君)
瑯琊山景區(qū)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距六朝古都南京僅48公里。一般可以選擇從滁州或者南京中轉前往,很是方便快捷。
南京-滁州-瑯琊山中轉交通路線
一般推薦以南京為第一中轉城市,再乘車到達滁州,在滁州市內就能夠很方便的到達瑯琊山了。因南京交通到達方式非常多且便捷,此處省略了南京的交通概述。
到達滁州
火車
滁州地處皖東,歷來為南京江北門戶,地理位置優(yōu)越。京滬鐵路、京滬高鐵、寧西鐵路穿行而過。境內設有四客運站:滁州站、滁州南站(在建)、全椒站、明光站。并且還設有爐橋站、青崗站(在建)、鳳陽站等小型站。
到滁州,乘火車最方便。滁州站是京滬鐵路線上的重要一站。由南京站向北的快車只需40分鐘可達,由蚌埠向南的列車到滁州也只需120分鐘。
滁州是全國鐵路里程距離南京最近的城市。坐火車從滁州到南京只需30分鐘左右。但是多半快車在滁州車站不停,在乘坐之前要詢問清楚自己的車次和進站??壳闆r。
滁州市火車站
地址:滁州市天長東路
電話:0550-3052931
特別提醒:由于滁州距離南京太近(66公里,乘火車僅需半小時車程),所有的直通快速、特快列車均不??砍?,建議先乘車至南京,從南京轉汽車前往滁州。從上海出發(fā)可乘火車有動車,行程約三小時,火車站下車后打的到景點10分鐘僅5元錢。
客車
滁州汽車站
電話:(0550)3022951
地址:瑯琊東路335號
推薦:外地遠方游客可乘快車或飛機先到南京,再到南京下關汽車站乘班車前往滁州,票價10元左右,每隔15分鐘一班車,1個半小時就能到滁州。
到達瑯琊山
滁州市內乘出租車6元,或者乘公交車4路到五中站臺轉11路到瑯琊山景區(qū)
南京-瑯琊山直達路線
自駕
從南京出發(fā),走寧洛高速公路,約1.5個小時。
寧洛高速:滁州出口下—S312滁州方向—環(huán)滁東路—環(huán)滁南路—會峰路—豐樂南路—環(huán)滁西路—瑯琊西路—瑯琊山風景區(qū)
其他安徽省內自駕路線
合寧高速:滁州出口下—S206滁州方向—豐樂南路—環(huán)滁西路—瑯琊西路—瑯琊山風景區(qū)
自駕路線:合肥——京臺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豐樂大道——瑯琊山
104國道:G104—滁州—環(huán)滁東路—環(huán)滁南路—會峰路—豐樂南路—環(huán)滁西路—瑯琊西路
瑯琊山當地住宿
瑯琊山景區(qū)可住宿,建議住瑯琊山山中的度假村,深秀湖旁,景色秀麗,空氣清新。24小時提供山泉洗浴,價格也適中。若市區(qū)住宿,不同檔次的酒店、賓館選擇很多,絕大多數都不錯。
推薦住宿
瑯琊山冠景國際旅游度假中心
地址:滁州瑯琊區(qū)市覽山路111號(瑯琊山林場旁)
電話:0550-5778888
價格:標準間 328元/天
天禧快捷商務酒店
地址:天長東路136號(金光大道對面)
電話:0550-2181111
價格:標準間 138元/天
君家酒店
地址:滁州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全椒路148號
電話:0550-3218888
價格:標準間 338元/天
百度快捷賓館
地址:滁州市瑯琊區(qū)豐樂大道
電話:0550-3909288
價格:標準間 108元/天
瑯琊山當地飲食
◎
(瑯琊山當地特色美食 作者:佚名)
瑯琊山位于滁州地處安徽的東部,飲食受到徽菜中沿江風味的影響,以咸為主,多使用“炸”等烹調技法。滁州又靠近南京,飲食也體現出淮揚菜的特點,繼承了淮揚菜的“燉、燜、燒、焐”的烹調方法,講究“原汁原味,一物一性,百菜百味”的特點。滁州菜注重刀工,口感酥脆,咸則咸香可口,甜則鮮醇不膩。在瑯琊山風景區(qū),瑯琊寺大雄寶殿北面的積馨齋品嘗素齋,非常有特色,滁州瑯琊酥糖也口感細膩、甜酥可口。
特色美食
素齋
全素的食材,做出葷菜的味道,足以以假亂真。只要是您能想到的菜,都可以用全素的食材做到哦?,樼鹕降姆e馨齋全素齋,是這里最有名的素齋。
鳳陽釀豆腐
鳳陽釀豆腐是用嫩豆腐為原料切成片,夾入豬肉末、蝦仁末等,裹上雞蛋粉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澤奶黃,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瑯琊酥糖
糖塊厚薄均勻,骨薄如紙,剖面層次清晰,呈螺旋體,色澤為乳白色。入口酥軟,細膩無雜質,香味濃郁,甜而不膩。小包裝的酥糖帶回家贈送給親朋好友真是再好不過了。
酥笏牌
酥笏牌的最大特點就是“酥”,剛出爐的笏牌,拿到手上,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嘗一口,酥脆的味道中,帶著點點的甜味,十分爽口,入心入肺。酥笏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脆”,稍不留神,跌到地上,就碎成了粉。
天長雪片糕
雪片糕是由白糯米,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后,制成的。制成后薄如白紙,點火可著,卷如香煙,不斷不裂。
推薦餐飲
積馨齋
積馨齋原為僧人廚房,現改建為餐廳,對外供應素餐,風味獨特,質美價廉,聞名遐邇。
地址:瑯琊寺大雄寶殿北面
瑯琊山行程規(guī)劃
一般早出發(fā)到達瑯琊山景區(qū),可依次瀏覽瑯琊寺——南天門——深秀湖——歐陽修紀念館——醉翁亭——瑯琊墨苑——南天門,可重點游玩醉翁亭(內有蘇軾書寫的碑刻《醉翁亭記》)、歐陽修紀念館(內有歷代摩崖石刻,瑯琊山動物標本)、瑯琊寺(千年古寺、文物甚多)、南天門(上有碧霞宮、會峰閣),當天下午傍晚就可返回。
瑯琊山其他信息
◎
(歐陽修紀念館 來源:瑯琊山旅游官網)
醉翁亭與歐陽修,瑯琊山的文化溯源
醉翁亭坐落于市區(qū)西南瑯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市區(qū)有公交車直達瑯琊山門,步行一公里左右即是大名鼎鼎的“醉翁亭”。這里并不只有一座千古名亭,而是布局緊湊的一個建筑群落,可分為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臺、覽余臺等風格各異的九處景致,人稱“醉翁九景”。北宋慶歷五年(1045),歐陽修任滁州太守,認識了瑯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結為知己。
為了便于歐陽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是有名的《醉翁亭記》。這在該記中有載“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其后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成了千古名句。
歐陽修是當時文壇領袖,《醉翁亭記》很快名躁天下,瑯琊山聲名日隆。自那時起,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紛紛前來探幽訪古。醉翁亭有數次損毀重建的經歷,現存為光緒七年的建筑,亭本身為常見的江南亭臺模樣。緊鄰醉翁亭的是為紀念知州王禹和歐陽修而建的“二賢堂”,堂內有王禹和歐陽修塑像并陳列有《歐陽文忠公全集》、部分歐陽修手跡照片和相關史料,墻壁上掛有《朋黨論》和《醉翁亭記》條屏。
近期重建的寶宋齋本為為明代天啟二年(1622)南太仆寺少卿馮若愚所建,內立有宋元六年(1091)蘇軾手書《醉翁亭記》碑刻兩塊四面,“歐文蘇字”為金石珍品。
◎
(為紀念知州王禹和歐陽修而建的“二賢堂” 作者:感悟行者)
園內當然少不了紀念歐陽修的建筑,歐公祠由滁縣知縣陳文權重建于民國十五年(1926),后為日軍毀壞,現存建筑也是近期重建的;內有歐陽修刻像和“道德三朝圣,文章百世師”的對聯及“道德師表”的橫匾,對歐陽修的精神境界給予很高評價。
歐陽修四十二年的仕途生涯中一共三次被貶,第二次是因為不識時務地支持已經失寵的“慶歷新政”少壯改革派,仁宗皇帝本來惜其才,沒想把歐陽修怎么樣,但一些小人先編造了“盜甥”緋聞,說他與外甥女通奸,而且女方在調查階段是承認的,于是歐陽修被貶滁州;那些小人不依不饒,編造了“私從子婦”的丑聞,說歐陽修與兒媳婦亂倫,就是“聚~”或俗稱的“扒灰”,在道德上給他扣了一頂有齒莫辯的反派大帽。就算這兩件事都是別有用心的誣陷,但歐陽修第三次被貶卻是自己造成的,英宗去世、神宗即位的國喪期間,他內穿紫襖,被御史彈劾,貶亳州;這件事放在今天看來不算什么,但那個時候的朝廷要員,在國喪期間如此過分實不應該。
歐陽修被貶滁州的時候盡管才三十九歲,卻頗喜歡與年輕人來往,盡管有諸多隨從,但《醉翁亭記》中說自己“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但“蒼然白發(fā),頹乎其中”的老態(tài)似乎不應該出現在那個年齡,是否與受誣被貶的心態(tài)有關?但縱觀亭記全篇,卻找不出什么頹廢的文鋒。
他在醉翁亭附近手植梅樹一株,或許是在表明自己的心志吧。后人在樹后山邊建“古梅亭”,樹前水中造“影香亭”,還有覽余臺、怡亭等,皆為賞梅的好所在,一株普通梅樹因是名人手植而被瞻仰了千年,說好聽的是“愛屋及烏”、講難聽的就是“雞犬升天“了。
◎
(瑯琊山歐陽修紀念館中的歐陽修像 作者:佚名)
瑯琊山人文情懷
瑯琊山以人文薈萃為最大特色,而人們又公認,在遨游瑯琊的文人韻士中,醉翁是最受敬慕的前賢,最負盛名自唐宋以來李幼卿、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王安石、梅堯臣、宋濂、文征明、曾鞏、薛時雨等歷代無數文豪墨客,達官顯貴為之開發(fā)山川、建寺造亭、賦詩題詠,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遺產,擁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勝境。其中唐建瑯琊寺為皖東著名佛寺,也是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所著《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復建的南天門、野芳園、深秀湖、同樂園等景點和歷代書法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真、草、隸、篆”碑刻與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瑯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映生輝,令中外游客嘆為觀止。南天門上為紀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宮是著名的道教場所,瑯琊山流傳千百年的“瑯琊山初九廟會”至今沿襲的代表。
◎
(瑯琊八絕中“讓泉秋月”的讓泉 作者:病毒)
關于瑯琊八絕
在明代定名的“滁州十二景”中,“瑯琊古剎”、“讓泉秋月”、“龍蟠疊翠”、“豐嶺祥云”等景觀,都在瑯琊山區(qū)。可是,一州景觀,分布廣泛,不都在瑯琊山。瀏覽現存的幾部舊志,從明萬歷《滁陽志》到民國《瑯琊山志》,都沒有明確的記載。
早在盛唐時期,滁州已有記載瑯琊史話的《圖經》問世。二百多年以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著名詩人王禹偁任滁州知州,查閱《圖經》,漫游瑯琊,寫了不少詩篇。
唐宋《圖經》沒有流傳下來,瑯琊寺里的《八絕詩》碑也早已毀廢,有賴于王禹偁《小畜集》中收入的《八絕詩》,瑯琊八絕指的是庶子泉、白龍泉、明月溪、清風亭、望日臺、歸云洞、陽冰篆和垂藤蓋。雙泉亭臺、碑篆巖洞、清溪古藤,有的至今尚存。
宋慶歷五年(1045 年),歐陽修來到滁州,對瑯琊山上的佳麗景點,有了新的品評,寫下了組詩《瑯琊山六題》——題詠六處勝景:歸云洞、庶子泉、瑯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覺方丈。前二景與“八絕”相同,其余都有所改易。這“六題”,大概是歐陽修最欣賞的“瑯琊六景”吧。他的摯友、宣城詩人梅堯臣曾經和詩六首,題為《和永叔瑯琊山六詠》,同歐陽修的組詩一起流傳至今,成為瑯琊山史話中的又一美談。繼“八絕”、“六題”之后,由歐陽修命名的醉翁亭后來居上,著稱于世,成為如今瑯琊山上最為有名的勝跡。
◎
(滿山青青,不禁令人沉醉其間 作者:佚名)
瑯琊山的美麗詩文
歐陽修與《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慶歷五年春,歐陽修由于聲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貶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慶歷新政”的失敗,使他感到苦悶;外放可以擺脫朝廷黨爭,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文章表現了作者這種復雜的心情。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卑颜问б?,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yōu)美圖畫時,體現儒家的傳統思想,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北憩F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
(夏日的瑯琊山,滿山蒼翠,綠樹如茵 作者:浮華往事)
《瑯琊山六題》——歐陽修
歸云洞
洞門常自起煙霞, 洞穴傍穿透溪谷;朝看石上片云陰,夜半山前春雨足。
瑯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石屏路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無人跡行;我來攜酒醉其下,臥看千峰秋月明。
斑春亭
信馬尋春踏雪泥, 醉中山水弄清輝;野僧不用相迎送,乘興閑來興盡歸。
庶子泉
庶子遺跡留此地,寒巖徙倚弄飛泉;古人不見心可見,一片清光長皎然。
慧覺方丈
青松行盡到山門,亂峰深處開方丈;已能晏坐老山中,何用聲名傳海上。
◎
(秋日里的瑯琊山寺,色彩斑斕中更顯得富有神韻 作者:佚名)
《游瑯琊山寺》——韋應物
受命恤人隱,茲游久未遑。
鳴騶響幽澗,前旌耀崇岡。
青冥臺砌寒,綠縟草木香。
填壑躋花界,疊石構云房。
經制隨巖轉,繚繞豈定方。
新泉泄陰壁,高蘿蔭綠塘。
攀林一棲止,飲水得清涼。
物類誠可遣,疲氓終未忘。
還歸坐郡閣,但見山蒼蒼。
◎
(放眼間盡是古建筑的飛檐翹角 作者:佚名)
《游瑯琊山》——梅堯臣
飛光洗積雪,南山露崔嵬。
長淮水未綠,深塢花已開。
遠聞山中泉,隱若冰谷摧。
初誰愛蒼翠,排空結樓臺。
獻(原有車字旁)獻架梁棟,輝輝刻瓊瑰。
先生鸞鳳姿,未免燕雀猜。
飛鳴失其所,徘徊此山隈。
萬事于人身,九州一浮埃。
所要挾道德,不愧丘與回。
先生逐二子,誰能計垠崖。
所懷雖未寫,所適在歡咍。
為語幕下士,殷勤羞甕醅。
◎
(瑯琊古寺,千年間香火不絕 作者:瀚海)
瑯琊山歷史
瑯琊山古稱摩陀嶺,唐大歷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勝,據東晉司馬睿任瑯琊王時曾寓居于此而轉運稱帝的傳說,稱其為瑯琊山。后因山川秀美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
世事更替,歷史變遷,瑯琊山的古建筑歷盡滄桑,多有毀損?,F留存的大部分古建筑,多為清代光緒年間和民國初年營建或修復。
建國后,1956年和196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兩次發(fā)文,決定將瑯琊寺、醉翁亭、豐樂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滁縣文教局于1959年秋派出專人負責在醉翁亭成立了“歐陽修紀念館”,負責醉翁亭風景區(qū)的維修和管理?!拔幕蟾锩敝校樼鹕降墓沤ㄖ捅痰任奈?,又遭到很大的毀壞。
1974年夏,滁縣地區(qū)革委會決定成立“瑯琊山文物管理所”。
1980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了“滁縣地區(qū)瑯琊山管理處”,加強了對瑯琊山風景區(qū)的管理和修建。經過十余年的努力,除豐樂亭風景區(qū)因境內建造了油庫,尚未修復開放,已對瑯琊寺、醉翁亭風景區(qū)的殿宇、亭臺全部進行了修繕,增加了一部分新建筑,并新辟了野芳園、深秀湖兩個新風景區(qū),為發(fā)展瑯琊山的旅游事業(yè)打下了基礎。
1985年12月經國務院林業(yè)部批準,由部、省、地、市聯合在瑯琊山建設“安徽省瑯琊山森林公園”,被列為全國10個重點森林公園之一。
1986年成立“瑯琊山森林公園管理處”以后,對于瑯琊山風景區(qū)的建設,已經制定了全面規(guī)劃,經國家計劃部門批準,決定在第七個和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陸續(xù)撥款進行修建擴建。
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2001年1月11日瑯琊山森林公園成為全國首批獲得AAAA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
◎
(春到瑯琊山 作者:佚名)
瑯琊山氣候環(huán)境
琊山為江淮之間的低山丘陵地帶,地形為西南高,東北低。最高山峰為小豐山,海拔321米,其它山峰高度在海拔200——300米之間。山區(qū)內溝谷發(fā)育,最大切割深度約百米。山的主體溶巖出露面積較大,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程度、不同裸露形態(tài)的崖溶溝槽、石芽及小型巖溶洼地,以及隱蔽型的巖溶洞、巖溶漏斗和溶隙、溶孔,如瑯琊寺后的雪鴻洞、雞爪山的重熙洞等約20余處。
瑯琊山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山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因而“四時之景不同”。山里累年平均氣溫為15.2℃,冬季月平均氣溫為1.5——4.5℃,夏季七、八月平均氣溫為27——2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50毫米,全年無霜期為217天。良好的氣候,給山區(qū)林木的繁殖和其他物類的繁衍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瑯琊山當地視頻
攻略制作隊伍
顧問:瑯琊山風景區(qū) 咨詢電話:0550-3513478
攝影:@浩@ 浮華往事 百樂攝影 感悟行者 曉名 Danny 小林 瑯琊君 病毒 瀚海等
行者:0
本攻略最后修訂時間:2015年04月14日
more該地其他相關攻略
-
2016年安徽黃山歙縣自助游攻略
閱讀:22110次 評論:11條
-
2016年安徽淮北市臨渙古鎮(zhèn)體驗輕攻略
閱讀:30540次 評論:10條
-
2014安徽省黃山市呈坎古鎮(zhèn)自助游攻略
閱讀:566622次 評論:16條
-
2013安徽涇縣桃花潭自助游攻略
閱讀:40476次 評論:33條
-
安徽省黟縣南屏古鎮(zhèn)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訂版)
閱讀:118201次 評論:20條
-
安徽祁門縣坑口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訂版)
閱讀:31054次 評論:79條
-
安徽黃山市唐模古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訂版)
閱讀:136280次 評論:45條
-
安徽黃山西遞古村自助游游記攻略(2014年修訂版)
閱讀:42880次 評論:49條
為什么選擇遠方網攻略
遠方網攻略制作流程

為什么選擇遠方網攻略
more您還可以在以下媒體看到遠方網的作品
所有評論(14)最新評論
-
引用 遠方網友 于 2017-06-17 15: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