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發(fā) 夏長
秋收 冬藏
——至鄉(xiāng)野風(fēng)物
蘇軾曾說“人間至味是清歡”,于鄉(xiāng)野來說,人間至味卻是清秋。從立秋到霜降的整個秋日里,鄉(xiāng)野萬物集聚了一個春夏的能量在這里得以釋放...
◆ ◆ ◆
巍巍太行山腳下,
唐河灣懷抱里的一壟稻田,
正由青轉(zhuǎn)黃,到了收割的時候。
田間壟頭走一走,蟲鳴盡去,
只余稻穗沉甸、香氣隱約,
是秋天最生活的味道。
與農(nóng)人一起收割喜悅,
是我們對生活最直接的理解,
也是生活里最樸素的美學(xué)。
同樣被土地孕育,
被譽(yù)為“百谷之長”的另一種糧食小米,
在延慶下虎叫村也正值成熟。
村里的谷子已經(jīng)收割完畢,
農(nóng)人們開始揚(yáng)谷晾曬。
碾壓、脫殼,大火熬制,
成就了秋冬餐桌上的溫暖早餐。
新鮮玉米在大飽口福之后,
被村民們整齊地碼垛、堆堆兒,
成了孩子們的天然游樂場。
十月,
山楂小院的山楂紅了!
從采摘、篩選、淘洗、配料...
七道工序釀制成的新鮮山楂汁,
綿潤稠厚,酸甜生津。
懷柔、野三坡等地出了名的栗子、核桃,
采摘期雖短,卻被管家們收集起來,
淺烘巧制成下午茶,平添暖香。
有空空如也的樹,
就一定有累累碩果的樹,
像漸紅的蘋果、暖黃的柿子,
秋越甚甜越深。
剩下的柿子,
會被管家大姐穿成串兒,
掛在房檐上晾曬,或是堆成堆,
自成風(fēng)景。
土地的驚喜還遠(yuǎn)遠(yuǎn)沒有結(jié)束 ,
南瓜豐收、刨花生、挖紅薯,
果子給孩子,葉子喂給馬兒吃。
若是火力再賦予食物溫度,
那一切就又不一樣了!
烤到皺皮流油的地瓜,
冒著熱氣咬上一口,綿軟可口。
除了種植的,
“麻麻花的山坡”的野生滋味也值得一嘆!
山邊一串串紅艷的野生花椒,
是村里人最喜歡包來送親友的小滋味。
摘下來放鍋里炒香,
門口大石磨上一攆一掃,
勾人的味道就能飄香十里。
漫山的野韭菜花,又叫麻麻花,
也是當(dāng)?shù)卮迕裾{(diào)味的秘密武器,
熗鍋、炒菜、火鍋...
神秘又馥郁。
“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應(yīng)季而食,吃的就是自然風(fēng)味,
為了把這份滋味多留些時間,
“曬秋”就這樣應(yīng)需而生。
墻邊上房檐下,
成絲成片的葫蘆、蘿卜、土豆、茄子...
清秋的味道,就這樣被和風(fēng)日光封存。
待到微寒冬日,煨一爐火盆鍋,
將這些珍藏的味道匯聚一處,
冬天里的念想也就上桌了...
從延慶的山楂小院、先生的院子,懷柔的牧馬人、蠟筆森林,房山的云上石屋、姥姥家、黃櫨花開、桃葉谷、左岸花園,到河北的麻麻花的山坡、青籽樹,以及北京以西以南的樓房溝、杏花山上、五把椅子...
整一百座院子,將我們與這些山野連接,也將我們與這些風(fēng)土人情相連...
11月1日上桌的火盆鍋
也在火熱預(yù)備中!
詳情咨詢:13701286871
或添加微信咨詢